2010年底決定於美國奧勒岡州興建一座新12吋晶圓廠D1X的英特爾(Intel),2月中旬再度宣布將砸下50多億美元的巨資於亞歷桑納州打造另一座12吋晶圓廠Fab 42。由於新廠房產能規模龐大,加上英特爾已宣布為現場可編程閘陣列(FPGA)業者製造產品,因而引發業界對英特爾進軍晶圓代工市場的聯想。
不過,英特爾總裁暨執行長歐德寧(Paul Otellini)表示,新廠房是該公司持續維持半導體技術領先地位的重要支柱,而其所生產的電晶體和晶片則是未來創新最強而有力的平台,將可讓電腦、消費性電子、行動裝置,甚至是下一代機器人,具有更先進且優異的性能,並實現多種前所未見的發明應用。
D1X是英特爾位於奧勒岡研發與製造基地的重要增建計畫,一旦完工,無塵室的占地面積將和四座足球廠一樣大,預計將於2013年上線運作,成為全球第一座14奈米微處理器製造工廠。
至於位於亞歷桑納州的Fab 42,則預計在2011年中開始動土,目標也希望在2013年建造完成,並投入14奈米及其以下先進技術的產品生產。而除將建造兩座具備最先進14奈米技術的晶圓廠外,英特爾先行也宣布將投入60~80億美元升級該公司在美國既有的幾座晶圓廠。
儘管英特爾表示,該公司大舉投入超大型晶圓廠與14奈米製程技術的布局,是為鞏固其在半導體市場的領先地位,但隨著新廠房產能陸續開出,單靠英特爾自有的產品線,是否能填滿所有產能,令人存疑?也因此,市場人士紛紛臆測,英特爾的下一步,將發展晶圓代工服務,與台積電、三星爭食晶圓代工大餅。
事實上,2010年10月,一向採取自製和委外混合製造模式的英特爾,破天荒宣布將為FPGA業者Achronix生產22奈米FPGA。雖然英特爾對此表示,這項交易將只使用該公司整體產能的極小部分,甚至不到1%,對目前的營收貢獻更微不足道,但仍引發外界熱烈的討論。
市場研究機構Linley Group創辦人暨首席分析師Linley Gwennap指出,若英特爾只是單純希望支援Achronix或欲掌握其FPGA技術,大可直接買下這家新創公司。畢竟,要提供晶圓廠空間給外部公司不但需要複雜的作業,更可能耽擱英特爾高價值處理器的發展。該公司不太可能只為了微薄的投片費用付出這些代價,反到像是為未來朝向晶圓代工發展而預做試產的準備。因此,英特爾特雖不願將此交易視為是進軍晶圓代工市場,但它的確正往此一方向邁進。
Gwennap認為,英特爾要廣泛提供晶圓代工服務至少還要2年以上的時間,而倘若其決定走向這條路,如何吸引和留住夠多非競爭關係的客戶,將是其代工業務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戰。